2009年1月25日 星期日

印度行--Day 21

14.11.08(五)


呢兩日會在印度南部好有渡假feel的科欽Cochi玩


科欽最早是中國人開發的,從科欽的舊名Cochin(Co是小的意思,Chin則意指中國)便知一二,儘管現在華人在此已寥寥無幾。鄭和七下西洋,便在科欽停留達六次,除了將香料帶回中國,也將中國的捕魚、種茶、青白瓷器、絲綢工藝等技術一一傳入。


6個世紀以來,科欽吸引了來來往往的商人、傳教士、帝國主義者,於是印度教、伊斯蘭教、基督教、猶太教,印度人、中國人、猶太人、葡萄牙人、荷蘭人、英國人……各種族群、宗教在這裡交會融合,香料、漁產在這裡交易,也留下錯綜複雜的殖民血淚,和深厚的歷史遺產。


呢間就係我哋住兩晚嘅民宿Sea-Crest Inn啦!



由露台望出去的景觀,阿Ann都話正!



女主人Simi為我哋煮的早餐!RS 150


跟住重同我哋商討安排呢兩日的行程!



早餐之後出去觀光啦!先坐Rickshaw去猶太鎮Jewtown,想參觀帕拉德錫猶太教堂Paradesi Synagogue,不過今日係星期五,關門大吉的日子!


猶太鎮顧名思義,就是猶太人聚集的地方,據說西元1世紀猶太人便已來到喀拉拉,16世紀時葡萄牙人強迫他們搬遷到科欽,並由王公賜予猶太鎮這片土地作為居住地,1568年蓋了這座帕拉德錫猶太教堂,是印度歷史最悠久的猶太教堂。

當時猶太社區主要分成兩大社群,一是所謂的黑猶太,是當年從原居地搬遷過來的猶太人,另一群則是從中東過來的白猶太,或稱為帕拉德錫猶太,教堂便以這個稱呼命名。1940年代,大約還有2500位猶太人住在喀拉拉,到了今天,僅剩十來戶,其餘都已遷回以色列。

教堂座落在猶太鎮中心一條窄巷的盡頭,可惜1662年被葡萄牙人所毀,兩年後,荷蘭人在拿下科欽之後,協助重建。教堂旁典雅的鐘塔,則是在1760年蓋的。

教堂裡珍貴的寶物包括了美麗的銀器、飾著黃金的講道壇、猶太戒律黃金卷軸、彩色玻璃煤油燈、水晶枝形吊燈,以及從中國運來、鋪在地板上的青花磁磚,磁磚上的花鳥垂柳栩栩如生。

猶太鎮一直以來就是科欽的香料貿易中心,走在狹窄的古老巷弄中,空氣中不時混合著豆蔻、茴香、薑黃、丁香……各種香料的氣味,其中科欽國際胡椒交易所就位在猶太鎮裡。

不過這些年來為了吸引愈來愈多的遊客,古董店、手工藝品店、服裝店、紀念品店已經漸漸取代香料店,占據大多數的老房子。對印度手工藝品有興趣的遊客,光是逛這些商店,就足以耗上大半天。



再想去荷蘭宮,又食閉門羹!原來星期五好多景點係休息的!旅遊書無講喎!


也許是為了葡萄牙貿易特權所示出的善意,1555年葡萄牙人蓋了這座宮殿,獻給當時的科欽王公Veera Kerala Varma。1663年,荷蘭人重新裝修,因而被誤稱為荷蘭宮。

這棟兩層樓的建築座落在一座庭園裡,建築本身平淡無奇,宮殿裡的壁畫才是重點所在。一幅幅錯綜複雜、呈現紅、黃、黑、白溫暖色調的壁畫,描繪著印度史詩《羅摩衍那》(Ramayana)、《摩訶婆羅多》(Mahabharata)及印度教經典《往世書》(Purana),這些壁畫都是17世紀喀拉拉的印度教寺廟藝術。



附近好多香料店!





之後再去Princess Street 的Green House Hotel食個海鮮午餐



科欽近海,所以好多海鮮食,Waiter俾兩條魚放在我哋面前俾我哋揀,左手邊的好似我哋常食的倉魚,右手面的好少食,就食右手面的啦!



The seafood soup



Fish Molee, Grill squid(呢個好好食), Prawns Masala  RS 800 (HKD 133)



食完飯在Princess Street Shopping



中國漁網Chinese Fishing Nets
在科欽堡北方沿岸的碼頭頂端,矗立著幾座懸臂式、像蜘蛛網般的漁網,漁網襯著夕陽餘暉的剪影,幾乎成了科欽最制式的宣傳照片。印度當地稱它們為中國漁網,儘管這種捕魚方式在中國已不多見。
岸邊大樹下一塊不起眼的石碑寫著:「1341年,一場大洪水使得中國人從科蘭加諾(Crangannore)搬遷到科欽,並在此建港,中國漁網約在1350至1450年間,由中國人引進……」

科欽堡碼頭正好位於阿拉伯海和喀拉拉迴水潟湖(Backwaters)鹹淡水交會處,魚蝦資源豐富,6、7個世紀以來,喀拉拉人仍堅持這種耗費人力、卻相對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捕魚方式,由巨大木柱、繩索、網子、大石塊組合而成的懸臂式漁網,不靠風力、水力,更不靠電力,全憑幾個大漢,在漲潮時分,放鬆繩索,以槓桿原理讓魚網沉入水中,十數分鐘後,再合力把漁網拖出水面。如此反覆數次,自投羅網的魚蝦,便隨著網繩收起,成為漁夫們一天的漁獲。








聖法蘭西斯教堂St Francis Church
科欽堡裡最重要的建築便是聖法蘭西斯教堂,1502年由葡萄牙方濟會的修士所蓋,被認定是歐洲人在印度最早建立的教堂。教堂原本為木構,到了16世紀中葉又以石材重建,簡潔的立面,成為後來許多印度教堂的原型。

教堂內有許多墓碑、上面刻著銘文,而偉大的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.達伽瑪(Vasco da Gama) 1524年死於科欽,在他遺骸被運回里斯本之前,曾埋在這座教堂長達14年。





卡塔卡利舞劇Kathakali
 印度大文豪泰戈爾曾以專文向西方國家推薦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之列為無形的世界文化遺產,足見卡塔卡利在印度文化上的重要地位。
從字面上解釋,「卡塔卡利」就是「故事劇」的意思,它融合了文學、音樂、整美術、戲劇、舞蹈等藝術,在15世紀起源於南印度,16、17世紀廣受地方喜愛,成為印度慶典的主要酬神戲碼。表演劇碼以印度史詩《羅摩衍那》(Ramayana)、《摩訶婆羅多》(Mahabharata)及印度教經典《往世書》(Purana)為主,故事主軸不外乎正義與邪惡、富裕與貧窮、戰爭與和平。整場劇大致包含說書人、打擊樂隊(鼓和鐃鈸)及演員,在演員正式出場前,除了說書人講故事,還會有一位資深演員先行示範各種臉部表情動作,最後舞劇才正式開始,演員不必說話,全靠雙手姿勢、臉部表情來說服觀眾。



17:00-18:00節目開始前,在觀眾面前化妝



[youtube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upyiXubzJo&hl=zh_TW&fs=1]


表演有d似中國的大戲,開頭都幾吸引,好特別同新鮮,但睇落情節非常慢,可以用悶來形容!

[youtube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du3nFNGgfw&hl=zh_TW&fs=1][youtube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5PD7ytZLzA&hl=zh_TW&fs=1]

晚上睇完表演,步行回民宿,但十五分鐘的路程,我哋行足四十五分鐘,全因晚上唔熟路+堅持唔肯搭Rickshaw!


回到民宿後,享用Simi(中間)為我哋預備的home like dinner!話說客廳係無開冷氣的,要我哋咁熱底下食飯,唔係呱!於是等主人家走咗返自己房之後,我哋即刻般晒D飯餸入有冷氣嘅房食!真係鬼祟!



Roast Chicken, Mutton Curry, Fried Fish, Pappadam,Ghee Rice, RS 700 (HKD 117) 唔係講笑,樣樣都好好食!



Suprise!還有個生果盤呢!係由Simi攞俾我哋食,咁即係發現咗我哋入房食飯!好彩無鬧我哋唧!
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